對于專業的營銷人來講,當品牌到達一定的傳播量,就一定會存在負面聲音,需要接受大眾的挑剔和評判,大品牌被大眾監督的更為苛刻,這也是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所決定的,因此對于大企業大品牌而言,輿情監測和危機公關也是品牌傳播中一項內容,在有準備的前提下避免措手不及。
如今網絡輿論發酵迅速,突如其來的事件幾分鐘就成為熱門話題,有不可控的勢頭,有的危機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危機在公關中變成了更大的危機。今天帶大家聊聊關于近期的企業輿論危機時的回應:
某網站平臺回應柬埔寨血奴案
涉柬埔寨“血奴”案讓眾網友汗毛都豎起來了,一時間被推送上熱門,并在某短視頻平臺高度曝光,引起網友警覺和理性分析,同時因媒體報道該小伙找工作的網站就是網站,不少網友表示,此網站上的虛假信息較多,應當嚴格整治。調侃“某網,一個神奇的網站”。
對此,該網站公關部負責人的回應是:網站對于受害者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時緊急溝通到相關部門,了解到該案件正在持續調查,目前該網站未查到提及企業歷史發布的招聘信息。對于這樣的回應,上海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此網站的回應明顯避重就輕,試圖“甩鍋”,不過曾有媒體記者采訪報道,此網站關于信息不實的投訴大數據。
目前,從表象上看這件事,大家的關注點在東南亞,不過當中國阿sir收網后,這個環節一定會追責的,責令整改是必然。出現問題立刻撇清與自己的關系的方式,網友根本不買賬。平臺監管機制、用戶信任危機想著如何解決吧!
某咖啡品牌店回應驅趕吃盒飯民警
2月13號,在重慶磁器口的某咖啡品牌店,有四位民警在他們門口的桌椅上吃盒飯。結果剛吃了一半,就被店員給轟走了,說:你們在這里吃盒飯影響我們的品牌形象,別在這兒吃了!網絡輿論的持續發酵,讓某咖啡品牌店形象大大受損,仿佛一個衣著得體的紳士,舉止卻丑陋無比,一時間網絡上各地該品牌咖啡店都出現了蝴蝶效應,小年輕們瞬間都不愛了,像激發了愛國熱情一樣為我們的民警發聲。
而此時某咖啡品牌店模糊的道歉聲明并不誠懇,同時中國郵政跨界業務咖啡網點,借此完美蹭了一番熱度,支持“國潮”風抵制外來品,除此之外肯德基從不驅趕客人的新聞,又刷了一波好感,而企業的人性化也讓網友唏噓。
作為公關人員認為,首先坦誠錯誤是最好的方式,不要弱化,不要推卸,不要辯解,因為當所有眼見為實時,自圓其說就如同掩耳盜鈴;其次,也不必懲罰當事人,因為在某咖啡品牌店工作的人不代表個人;第三,向民警當面道歉,而不從網上發個聲明,這不是向網友道歉;最后,增強服務內容,午餐時間提供一桌一椅的項目來扭轉輿論局勢,讓大家看到認錯的誠意,而且這也能刺激消費,不是嗎?!
“某知名大廠性侵案”的公關處理
半年前,也就是2021 年 8 月初,網上曝出“某企業女員工遭性侵案”,事起于某知名大廠一女員工自述被領導要求陪商家喝酒,在其被灌醉后遭到侵犯、猥褻。受害人在7月27日在濟南報案,并且也跟某知名大廠相關部門的領導匯報過這件事兒,但是公司拖了10天,一直沒有做處理。迫于形勢的無奈,女受害人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發傳單,在公司食堂這種各部門都聚集的地方擴大影響,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一時間現場圖片又帶起了熱度上升。
根據公關危機的經驗的問題來看,矛盾繼續升級可能會把之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拿出來放大,在這個時候某知名大廠董事局主席兼CEO在內網對女員工被侵害事件做出回應。“震驚、氣憤、羞愧”,連用三個形容詞,大廠CEO表達了自己對此事的感受,簡單的6個詞保住了大企業的正確三觀,在網友吃瓜想看到更多的企業內幕時,震驚——從未有過且很意外;氣憤——對其行為、以及行為對公司的影響;羞愧——這種行為很丑陋讓企業蒙羞。把外界對某知名大廠的旁觀,轉向企業對員工的內部嚴查,我會為此事做主的態度,關上門自己內部解決。
之后某知名大廠公布了“女員工被侵犯”的階段性內部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涉及此事件的相關管理層人員也引咎辭職,某知名大廠首席人力資源負責人因選聘不嚴格而被記過處分,涉嫌男員工也被辭退,且永不錄用,至于從法律層面,其是否存在違法行為,警方正在調查取證。而至于真相以及結果,網絡上出現各站一邊的說辭,也有網友評論說資本的強大,也有媒體采訪女職工,幫助其最后發聲,而處理結果至此,網友吃瓜的情緒也趨于冷靜。
某知名大廠和女員工本是對立雙方,但是某知名大廠發言人把自己放在了制高點,用共情方式與輿論同路,沒有第一時間辯解,這維護了大企業的形象,至于后來再通過公司內部管理和警方結果來為自己解釋,最終平息輿論。展現了大企業面對輿論的格局。
現在在互聯網發酵速度之快的情況下,企業輿論危機大多都能正視品牌自身問題,及時止損,避免一波又一波的聲浪。今天跟大家說說輿論危機的幾種方式:
1、清除或淡化網絡痕跡
一種就是刪稿,通常是在谷歌和百度上處理較多。另一種是做FU,將負面輿情沖到第二層或是第三層。企業可根據負面輿情的類別來判斷是否合適,比如對于一些明顯是由于錯誤信息引發的網絡輿情危機,就需要及時和網絡媒體溝通進行撤稿和刪稿,防止擴散,消除錯誤信息影響,當然這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財力。
2、新爆點轉移視線
當一個品牌負面出來的時候,在同一時間段爆點沒有退卻,往往會利用另一個社會熱點來轉移受眾視線,同時在程度上比品牌負面的影響更大,網友不會一直揪著不放。這種情況多在信息需要核實,模糊不清時拋出另一個爆點。而能操縱得了熱點的也是能制造得了熱點的專業人士,能引流把握風向。
3、表明態度與受眾對話
在輿情危機事件發酵過程中,網友更在意的是“自身情緒”和企業展示出的“態度”,態度會直接影響事件走向。企業更需要理解輿情危機事件中網友情緒的走向,展示出真誠、負責任解決問題的態度,才能博取網友的理解。
4、借第三方說話
負面輿情發生后,企業自身沉默時間越長,對企業越不利。因此需迅速通過社交媒體第一時間公布真相。通過第三方的澄清和證明,能有效控制危機再次傳播。對于社交平臺意見領袖的表達,扭轉自己的局勢。
4、小事件冷處理
當一個負面事件對品牌整體影響不大的時候,也不要放大事件,這樣只會把事情弄得滿網皆知,所以適當地沉默會降低其影響,而不是因企業自身發聲反而加大的負面。這需要判斷和評估負面的量級,如果量級不大可不予理睬,讓其自消自滅。如果到了一定的量級,則需要公開透明披露真相,那就需要嚴謹處理。
5、借勢且順勢而為
如果出現負面被某人曝光,企業完全可以把局勢轉向另一個層面,從挖掘人才的角度來體現企業文化,即表明了態度,還展現了企業重視人才和加強管理等,但這不是作秀,而是在某種角度上表達改過的誠意,這只是利用負面的一種方式,針對不同的問題靈活采取不同的順勢手段。
6、警覺負面信號
公關發言人應站在用戶角度,去綜合評估企業產品和服務,可以對用戶體驗進行隨機調查,以及真實體驗官來點評。盡管公關和管理是兩個維度的工作,但是要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可能會出現危機的點,在傳播時也會有意避開,避免打臉。有提前預演,而不是措手不及,慌亂中出丑。
危機公關沒有照搬的方法,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社會階段發生的不同的事件,沒有模板可參考,需要公關人員審時度勢,清楚自己是誰,面對的處境。當然,專業的事情還要專業的人來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