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的研判和引導是網絡輿情工作體系的重要環節。那么輿情如何研判呢?本文小編將分享有關輿情研判的方法,供參考↓↓↓
一、時機研判
時機研判主要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判斷事件是否發生在敏感時間段;第二,判斷事件發生是否恰逢假期、周末;第三,判斷事件發生于一天中的哪個時間段。一般話題容易在上午爆發,炒作話題容易出現在下午,而最高峰則會出現在晚上;第四,判斷輿情處于事件發生的什么階段。輿情的發展變化存在不同的時機,在對輿情進行時機研判時,應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進行區別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二、空間研判
空間研判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即信息存在空間和內容所指空間。信息存在空間是指信息存在與傳播的虛擬載體空間。首先,同一信息出現在不同的網絡空間,性質也會存在差別。其次,同一信息出現在不同的載體空間,傳播效果也會不同;內容指向空間是指事件發生的實體地域空間。
三、主體研判
網絡輿情事件的主體即網絡輿情事件的當事人或相關人,往往是網民關注的焦點。主體研判具體包括四個方面:首先,要判斷主體是誰,研判工作應對這一主體進行重點分析。其次,要判斷主體是男性還是女性。通常情況下,事件主體是女性時,輿論導向往往會呈現“同
情的偏向”態度。再次,要判斷主體是個體還是群體。群體事件往往因其涉及面較廣,更能引起網民關注。最后,要判斷主體是個人還是單位。一般而言,以個體為主體的輿情事件影響力要小于單位主體,但如果以個人為主體的輿情事件的性質與社會大眾的觀感具有同質性,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那么“個人”往往會演變成“弱勢”的代名詞,該輿情事件的影響力可能會遠遠大于單位主體輿情事件。
四、類型研判
根據輿情事件的具體內容、影響范圍和緊急程度,網絡輿情的類型可分為意識形態類、突發群體性事件類、民族宗教類、管理維權類、教育改革類、非正常傷亡類、重要人物(節日或事件)類、聲譽形象類、建言獻策類等,不同類型的事件之間存在著顯著差別。對于不同類型的輿情事件進行分類研判,有助于找準信息重點,做好對應的工作預案。
五、動力研判
在網絡輿情形成過程中,能加速輿情發展的因素被稱之為“動力”。網絡輿情動力包括個人自然發帖推動模式、群體自然推動模式、意見領袖(名人)推動模式、網絡推手(網絡公司)推動模式等。判斷不同的輿情傳播動力,對于認識和推測輿情事件的下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